...

张瑞琪

2025年6月PMP认证®考试

意外的旅程:我的PMP考试与学习感想
在那个被称为“灵活就业”的特殊时期,我其实正处于一种迷茫的失业状态。为了不让日子虚度,也为了给自己的履历增添一些确定性,我听从了朋友的建议,将目光投向了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最初的想法非常纯粹,甚至有些功利——找点事做,然后把这个颇具含金量的证书考到手,为下一份工作增加筹码。我几乎是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报名了培训机构,开启了这段意料之外的学习旅程。
然而,旅程的惊喜从第一堂课就开始了。老师在课堂上描绘的项目管理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广阔和深刻。那些系统的理论、精妙的方法论,以及一个个源于真实工作场景的案例,像一扇扇窗,让我窥见了管理的艺术与科学。我第一次意识到,项目管理并非一套空洞的说辞,而是一种能够切实提升工作效率与成功率的思维模式。那一刻,“学习项目管理不只是为了考证”的想法悄然萌发。因为拥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我在课后投入了大量精力,很快便将十大知识领域和五大过程组烂熟于心。当第二次课上,我能够顺利地将其默写出来时,心中充满了对后续学习和考试的无限信心。
可现实很快就给了我沉重一击。当我信心满满地开始第一次刷题时,我有多自信,摔得就有多惨。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80道题我错了将近一半,看着那不到100分的成绩,此前的信心瞬间崩塌,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挫败感。冷静下来后,我突然想到:既然万事皆项目,那么备考PMP本身,何尝不是一个需要精心管理的项目呢?我决定将自己当成这个“PMP备考项目”的项目经理。我开始系统地复盘每一次的错题,将易错知识点、解题思路和陷阱总结记录下来,形成属于我自己的“组织过程资产”。同时,我也积极听取“领域专家”的建议——向ChatGPT、Gemini、Kimi和豆包等AI老师请教,让它们帮我分析题目背后的逻辑。通过这种方式,我的正确率开始稳步提升,从最初的不足100分,慢慢攀升到120分,最终稳定在了130分以上。这个过程,不仅让我重拾了信心,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项目管理方法论的实践价值。
到了正式考试那天,我的心态已经非常平和。虽然面对真实的考题,依然能感觉到不小的难度,但我并没有过分紧张。考完之后,坦白说,我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一定能通过,但我坚信,过去几个月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不会白费。在静候佳音的一个月里,我回归了正常的生活节奏。直到7月16日的清晨,我照常醒来,习惯性地打开邮箱,那封来自PMI的邮件赫然在目——“Congratulations, you have passed!” 更大的惊喜是,成绩居然是3A!
手握这张证书,我深知这只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证明了我的学习成果,但绝不代表项目管理学习的终点。这段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探索,从遭遇挫败到运用项目管理思维解决问题的经历,已经内化为我宝贵的财富。我相信,这些知识、方法与经验,将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持续为我增光添彩,帮助我更好地迎接每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