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者:小楠
提问:请问邱老师,
老邱解答
小楠同学,你好。
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具有时代性。2025年的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人工智能从“技术热”走向“商业冷”的阶段。什么叫“商业冷”?不是说不热了,而是说大家开始冷静下来,真正思考AI到底能不能落地、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持续服务业务。你提到的“幻觉”、“误报率”、“客户不满意”,正是这个阶段AI项目最典型的“成长的烦恼”。

你问:“AI项目能和正常项目管理一样管理吗?”
我的答案是:既能,也不能。
能,是因为项目管理的基本逻辑没变——范围、进度、成本、质量、风险、干系人,这六大知识领域依然是你的管理基石。
不能,是因为AI项目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技术黑盒性和迭代敏捷性,你不能用建一栋楼、开发一个传统软件的方式去管一个AI项目。
那到底该怎么管?我们今天就从“项目管理三大核心领域”——范围、风险、问题——来聊聊,一个AI项目的PM,该怎么站稳脚跟、带领团队实现商业落地。

一、范围管理:AI项目没有“固定范围”,只有“动态目标”
传统项目中,范围是基础。客户要一个APP,你画原型、写需求、评审、开发、测试、上线,范围基本是锁死的。
但在AI项目中,范围往往是“模糊的”。客户说:“我希望这个模型能自动识别不良内容。”听起来很简单,但什么算“不良”?色情、暴力、政治敏感、虚假广告……边界在哪里?标注标准是什么?误报率多少可以接受?
这就是AI项目的“范围幻觉”——你以为你清楚了,其实你没有。
所以,作为AI项目的PM,你首先要做的,不是急着写PRD,而是和客户、业务方、算法团队一起,把“成功标准”定义清楚。这个标准不是“准确率95%”那么简单,而是:
·在什么场景下?
·针对什么数据?
·达到什么性能?(精确率、召回率、F1值、误报率)
·客户真正在乎的是什么?(有时候客户要的不是准确,而是“可解释”)
你要做的,是把“范围”从“交付一个模型”转变为“交付一个可用的AI能力”。这个能力可能一开始不完美,但它必须能在业务中跑起来、能迭代、能学习。
我建议你采用“MVP+迭代” 的方式管理范围:
·第一版:只解决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比如识别色情图片);
·第二版:加入暴力识别;
·第三版:优化误报,提升用户体验……
每一版都要有明确的验收标准,并且让客户参与进来,让他们感受到进步,而不是等到最后才展示一个“半成品”。

二、风险管理:
你提到“模型出现幻觉”,这太典型了。AI模型就像一个孩子,你教它什么,它学什么,但它也会“胡思乱想”,甚至“胡说八道”。这种风险,不是传统项目中“服务器宕机”“人员离职”那种可预测的风险,而是内生性、系统性、持续性的风险。
所以,AI项目的风险管理,不是“预防”,而是“拥抱”。
你要在项目启动初期就建立一个“风险日志”,但内容不是“如果……则……”,而是:
·数据风险:数据是否 biased?标注是否一致?
·模型风险:是否过拟合?是否泛化能力差?
·伦理风险:是否存在歧视?是否可解释?
·业务风险:客户是否对“黑盒”有接受度?
你要做的,是定期和算法团队开“风险复盘会”,不是出了问题再救火,而是提前模拟“如果模型幻听了怎么办?”“如果误报率下不来怎么办?”。
甚至,你可以建立一个“模型健康度仪表盘”,实时监控模型的表现,一旦出现偏离,立即触发重训、回滚或人工干预机制。
这就是我常说的:“AI项目管理,不是管进度,是管不确定性。”

三、问题管理:客户不满意,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你提到“最终交付算法的误报率没有达到客户要求”,这其实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沟通问题、期望管理问题。
很多AI项目经理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AI项目当成纯技术项目来管。
你懵了。
记住:AI项目不是技术项目,是业务项目。
你要做的,是从第一天起就让客户明白:AI模型不是一次性交付的“产品”,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喂养、不断优化的“生命体”。
如果误报率不达标,你不是去向客户道歉,而是:
1.拉通客户、业务、算法、标注团队,一起复盘:是数据问题?是标注标准问题?是模型结构问题?
2.制定一个“优化路线图”:下个版本我们能提升多少?需要多少数据?多少时间?
3.让客户看到进展:哪怕只提升0.1%,也要让客户知道你在行动。
你要学会用业务语言和客户沟通,而不是技术语言。

四、
你现在是一个AI项目的PM,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项目经理”,你是“技术翻译官 + 业务对接人 + 团队心理教练”。
·你要懂技术,但不能沉迷技术;
·你要管进度,但不能被进度绑架;
·你要面对客户,但不能被客户牵着鼻子走。
我建议你建立一个“AI项目管理清单” ,每周自问:
·我们和客户对“成功”的定义是否一致?
·模型的最新表现是否透明?
·团队是否清楚当前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客户是否知道下一步我们要做什么?
你不只是在管一个项目,你是在参与一场变革。
不要怕出现问题,不要怕客户抱怨,不要怕模型不听话。这些都是正常的。你要做的,是保持耐心、保持沟通、保持学习。
AI项目管理,没有标准答案,但你每一次的决策、每一次的复盘、每一次的推进,都是在为自己、为团队、为企业积累最宝贵的经验。
你不是在管理一个项目,你是在养成一个智能。
加油,小楠同学,你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
——老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