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者:郑小姐
提问:未来的AI行业是不是主流行业,对于职场普通人如何抓住机会,赶上风口。
老邱解答
未来不懂AI就好比不懂OFFICE应用一样可怕,这已经是一个职场工作的必备技能,他们对各行各业的运用都是颠覆性的。可能很多人用了几次AI感觉一般,可能只是跟他互动和回答的一种工具,跟之前的GOOGLE或者百度搜索类似,用了几次就放弃应用了,或者一直把它当做一种“搜索引擎”,那么你们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这一两年跟我学习PMP的同学也感触到了AI对于项目管理的魔力,我上课时PMBOK+AI实战跟大家一起互动和讲解,这样的授课比之前看案例更加的直观。我们需要的任何项目文档都能很快的用AI呈现,当然我不只是单单的简单使用这些AI,我是需要用数据去投喂我的AI,然后让他做为工具和技术帮我产生出我需要的项目文档。而这个效率是所有人可以快速见证的,可能我用三四个小时就能帮我写出以前需要个把月构思出来的项目管理计划,这个是对于我教学的一种升级和思路的改变。
现在的每一个企业都在讲如何降本增效的同时也需要保障业务运营的稳定性,也需要保证项目研发创新的能力不能降低。我们确实每一个企业都在降低设备和原材料成本,我们的每一个企业也在缩减人力资源成本,但是事情还是需要人去做的,我们的资源还是摆在这里。AI能提升每一个岗位的办公效率和能力,但是我们又往往会发现每个人用AI的习惯和方法都是不同的,甚至有很多企业机密材料是不能放到AI上面去的。对于企业级接入的AI可能就是下一个市场的风口,这样的话对于每一个企业的信息安全还是有部分保障的。可能这样的接入就好比很多年前我们企业要做信息化上的OA、ERP等等的项目,大部分企业都完成了信息化转型,未来可能是更高效的数字智能化了。
我们都知道未来的每一个企业都会介入私有化的AI作为提升效率的工具,作为我们普通职场上的人来说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提前学习使用一些AI的技能和方法。市场上的生成式AI每天都在不断的更新和升级,让我眼花缭乱和五花八门,很多人都可能不知道选哪一类的AI会好,甚至每天可能会有更好的生成式AI的出现。我接下来谈一下我自己的使用习惯,其实无所谓的,大家先需要找到一个自己习惯的核心AI,这一类的核心AI就是根据PMBOK一样的原理的问答式,需要文档去投喂帮你分析的工具。常用的工具有Kimi、Deepseek、元宝、豆包等等,我不建议在手机上使用他们,我更喜欢用电脑版的。当然,很多办公应用工具现在也在接入这些AI,如飞书、钉钉等。其实无所谓了,这些AI原理都差不多,好比你是用微软的OFFICE还是WPS的区别,好比用Xmind还是mindmanager还是mindmap。当你自己有用这些AI的习惯之后,未来如果企业接入私有化AI你可能能很快上手使用。
有这些基础AI使用能力之后,你可以用更加傻瓜式的AI帮你处理各种事物,比方图片生成、PPT生成、视频生成等等,都是需要之前基础AI帮你先确定好文案内容再进行二次加工和渲染。这样子的话一个高效的AI群体就产生了,而我自己使用下来的工作效率是提升了300%,我相信未来可以更加的便捷。
任何人都是需要与时俱进和向前看的,这个人不单单是作为项目经理的你,也有可能是一个企业HR的你、市场部的你、研发人员的你、测试人员的你、采购的你….
未来的小微企业可能才是高利润企业,那些过于臃肿和庞大的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往往在这几年中苦苦挣扎,纷纷裁员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企业在用人的同时更考虑的是用人性价比,因为大量的经验是可以用AI替代和学习的,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改变不了这快速的市场变化和用人需求。我们只能去学习和武装我们自己才能顺应潮流,现在职场找工作已经到了地狱级难度,这个我们不能否认,但是我也见证了很多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在2025年跳槽加薪50%以上的案例。但是这些只是个例,大部分人还是选择舒适和安逸,宁愿做那个躺平的海草。
如果你真的知道下一个风口是什么,那么你应该事先积极面对和有意识的去准备起来,而不是每天在抱怨这个那个。你也需要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我当前的工作是随便找一个人可以替代的吗,如果是那就不要抱怨自己的工资少工作烦了。每一个职场轮回都是有很多很多线索的,之前觉得学习机械设计师不可替代,后来人认为学习IT知识是不可替代,再后来发现金融高手是不可替代,而现在的风口是AI技能是不可替代。
我们针对2025年生成式AI也有自己的培训课程,也可以申请相应的政府补贴。一个是帮助大家学习真实的AI工具和知识,也可以帮助大家获得AI训练师的相应的证照。欢迎大家来学习和提前准备,迎接下一个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