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者:苏可
提问:公司于2022年初成立项目管理部,要求:把控项目节点、推动项目进展。运营三年来,质量多为进度让步,产品上市后多有瑕疵,问题不断。问:项目管理如何更好落地,多快好省,为公司和社会提供优质产品。
老邱解答
质量是产品的品质,根据PMBOK第六版第八章节中,虽然只是PMBOK中提到的一个知识领域,但是它却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直重视和提倡的内容。我知道现在的项目为了赶进度希望比竞争对手更早的推出我们的产品,但是如果像这位同学所说产品上市后多有瑕疵,问题不断,我认为你们项目管理部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是出现问题的,也是失去项目的平衡的。
一个项目是创造产品、服务、成果而进行临时的工作,所以我们创造的这个产品也应该是多维度平衡的。我们可以暂时不谈风险和资源,我们最需要平衡的项目应该是三重约束,他们就是范围、进度、成本,讲的简单点是满足当时需求的,按照时间上市的,在预算内完成的。但是这三重约束需要围绕质量知识领域为核心才能够继续下去,如果说产品没有了品质,你们的企业往往会失去很多很多客户。
所以说一个项目产品交付质量是核心中的核心!
很多企业的员工永远以忙和乱来描述自己的项目管理工作,对于产品品质永远是事后发现问题,这其实是大忌。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产品需要好的质量一定是要靠规划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我们的产品规划是需要大数据分析的,而不是拍脑袋的。这种思维的转变是非常非常必要的,不然我们的项目永远可能是事后弥补而不是事先预防。
所以我们需要留一部分项目的费用用于产品质量,这个就叫做质量成本。而在质量成本中我们会分为一致性成本和非一致性成本,一致性成本包括了预防和评估的费用,非一致性成本包括了返工和外部失败费用。而你们的问题就是会造成大量的项目返工和大量的外部失败,其中包括了对于瑕疵的修复,问题的修复,甚至是客户的流失。这里是你们的又一次不平衡!
一样要投资费用,我宁可投资更多的在一致性费用方面,比方说员工的培训,产品生产流程和工艺的完善,我们的作业指导书的编写,甚至考虑用更好的生产设备。光光这些其实还是不够的,质量是一整套管理科学,也是为了我们未来产品能够更加的精益生产,我们必须树立起一套制度和方法论。
除了我说的这些内容,我们要一个独立的产品质量部门,它不受限于任何部门的管辖,它就是质量部或者叫QC部门,甚至有的企业叫做审计部门。他们的权利和权限应该是很大的,他们不会受业务部门的影响,他们更不会受项目部门的管辖。当然他们需要跟我们项目部门一起合作来规划产品的质量,一起来设计产品质量。现在的质量学不单单是围绕着之前的很多质量大师的观点,如戴明、朱兰等专家判断,对于现在繁琐的产品品质我们更希望通过统计学来完善,这时候我们就会使用6SIGMA+精益的思路来进行。
首先我们要用之前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做大数据分析,这时候很多同学在学习6SIGMA的使用需要用MINITAB感到十分头疼,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复杂,现在已经可以丢给AI来帮你分析,所以这时候的你如果数学并没有那么的好其实也问题不大了。根据这些历史过程我们可以给项目设计各种质量检查单,我一般会考虑设计过程检查单(巡检单)和结果检查单(抽样)这一些单据。
作为独立的质量部门,我们项目部门参与一起规划质量,但是未来的检测我们一概不参与,都由他们来找出问题。我很喜欢他们的过程巡检,虽然他们有时候忠言逆耳不太让我舒服,但是这时候的我知道还可以做过程分析来优化我们的产品生产过程,这时候的补救也肯定是来得及的,因为还没到客户手里,而我们未来也希望不要再发生同样的问题。
如果QC发现了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石川的七大工具来分析问题,比如我们可以用鱼骨图来找到根本原因,我们也可以用直方图来计数,散点图来找到变量之间的关联性,控制图来做过程控制等等,这些都在PMBOK上有记载和教学,可是很多同学真的运用到项目工作中可能又是自己的土方法了。甚至我们会考虑使用帕累托图、根本原因RCA杜绝问题再次发生等等,书上的知识大家也需要更灵活的去运用起来。我们需要不断的做过程分析,我们需要不断的做持续改进。
对于产品结果的抽样检查也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的,QC甚至会到生产仓库去抽样检查,他检查的依据也是我们之前设计的质量检查单,并且我们可以将他多次的抽样结果汇总到核查表便于我们找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各种质量问题,如果做的更好一些我们还需要做经验教训来防止未来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当然也有可能QC会检查出一些质量事故我们需要进行一些返工,但是这也是我觉得可以弥补的,我更不需要的是把劣质的产品留到客户手里,那就是流失。如很多车企的召回事件,其实花费了更多的质量成本,甚至是客户不再相信产品品质。
如果企业质量做的再完善一些,对于产品质量我们会要求写出质量报告,很多人觉得这些文档工作只是浪费时间,不好意思这些文档并不需要项目团队去写,而是质量团队。现在其实有了AI真的很方便,我们的很多质量报告只要我们数据投喂的比较精准,虽然它不一定能写出完美的报告,但是基本可用,我们质量团队再稍微修改即可,我们未来质量报告的模版也就有了。
我们知道客户的需要是既要又要还要,我们也知道多快好省可能是未来的项目研发的趋势,但是无论如何平衡一定是需要的,如果我们放弃质量来维护范围、进度、成本那么我们一定会损失更大。所以我们这位同学的企业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在质量部门的建立、质量流程的完善,而不只是把产品推出市场。
所以大家真的别忘了,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质量也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这个我们的任何产品都将会失去意义。在这么卷的产品竞争中,我知道很多企业也盈利困难,生意越来越难做,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客户越来越挑剔。而这个时候千万记得一定要苟住,苟住你的产品品质,苟住你的基准。跟人格一样,要有底线!